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是集环境感知、数据传输、智能分析与综合管理于一体的环境监测网络,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、矿山开采、道路扬尘、工业厂区等场景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实时监测颗粒物浓度、气象参数及噪声等指标,为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。以下是系统构成的系统性描述:
一、感知层:环境数据采集核心
1. 颗粒物传感器
- 光学原理传感器:采用光散射法或β射线吸收法,通过激光照射气溶胶颗粒并分析散射光强,实现PM2.5/PM10浓度的快速检测。典型精度可达±10%,响应时间<60秒。
- 四极杆质谱仪(QMS):用于高精度分析,可区分不同粒径颗粒物,适用于科研或特殊工业场景,检测限低至ng/m³级别。
- β射线法:通过β射线穿透颗粒物后的衰减程度计算质量浓度,抗干扰能力强,常用于国标法校准。
2. 气象参数传感器
- 风速风向传感器:超声波或机械式,实时监测风力风向,数据用于分析扬尘扩散趋势。
- 温湿度传感器:电容式或电阻式,监测环境温湿度,修正颗粒物浓度测量结果。
- 气压传感器:补偿海拔与气压变化对设备的影响。
3. 噪声传感器
- 采用麦克风阵列或声级计,监测施工噪声强度,数据与扬尘污染关联分析。
4. 采样装置
- 主动采样系统:通过泵吸式装置将空气吸入传感器,流量控制在2-5L/min,适用于高粉尘环境。
- 被动扩散式:依赖自然气流扩散,无运动部件,维护简便但易受风速影响。
二、传输层:数据通信网络
1. 有线传输
- 工业以太网:光纤或网线连接,适用于固定点位(如工地出入口),传输稳定但布线成本高。
- RS485总线:多设备串联,适合短距离组网。
2. 无线传输
- 4G/5G模块:支持远程站点数据上传,延迟低(<1秒),适用于移动场景(如车载监测)。
- LoRa/NB-IoT:广域低功耗物联网技术,覆盖半径可达10km,适合偏远矿区或大面积工地。
- Wi-Fi/蓝牙:本地调试或近距离数据传输,常用于临时监测点。
3. 数据安全
- 采用AES加密传输,防止数据篡改;部分场景需满足工业防火墙要求。
三、数据处理层:智能分析与存储
1. 边缘计算节点
- 在监测终端内置微型处理器,实现原始数据的预处理(如滤波、降噪),降低云端负载。
2. 云平台与服务器
- 数据接收服务器:解析各监测点数据包,支持多协议(MQTT、TCP/IP)接入。
- 分布式存储:采用时序数据库(如InfluxDB)存储历史数据,支持长期归档与查询。
- AI分析引擎:利用机器学习模型(如LSTM神经网络)预测污染趋势,识别异常数据(如传感器故障)。
3. 数据可视化与报警
- 设定动态阈值(如PM10>150μg/m³触发预警),支持多级报警(声光、短信、平台弹窗)。
- 生成日报、周报及污染热力图,辅助决策。
四、应用层:用户交互与联动控制
1. 监控平台
- 实时数据看板:地图模式显示各监测点位置、数值及状态,支持多维度筛选(时间、区域、污染物)。
- 历史数据查询:可追溯半年至数年数据,支持导出Excel或PDF报告。
- 视频联动:集成球形摄像头,实现扬尘超标时自动调取现场画面。
2. 移动终端支持
- 开发微信小程序或APP,供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数据、接收报警。
3. 联动控制系统
- 与降尘设备(雾炮、喷淋、围挡喷雾)联动,当PM10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启动,实现闭环治理。
五、辅助系统与维护保障
1. 供电系统
- 市电为主,备用电源可选太阳能板+蓄电池(如太阳能功率20W,储能电池12V/40Ah),保障断电续航≥72小时。
2. 防护与标定
- 防雷接地:三级防雷设计(信号线、电源线、外壳),接地电阻≤10Ω。
- 定期校准:每季度使用标准气体(如Span气)校准传感器,确保误差在±5%以内。
- 清洁维护:每周清理采样头滤网,每月检查气路堵塞情况。